垃圾治理很难依靠自愿协作实现源头分类和后续处理,需要通激励保障措施来促成协作。垃圾分类处理的激励机制是综合性的,由经济手段、行政手段、道德手段、信用手段、司法手段等形成的综合机制,可以是保证金、垃圾处理费、契约(合同)、制度、规章甚至法律。
为此,上海采取了以正向激励为主的激励保障措施,推行“绿色帐户”
今年上海将大规模推广垃圾分类上海模式—“绿色帐户”。“绿色帐户”,以激励市民参与日常生活垃圾干湿分类、提高分类减量实效为目标,遵循“分类可积分、积分可兑换、兑换可获益”的思路,按照前台操作、平台对接、后台支撑的框架进行运作。上海惠众绿色公益发展促进中心,将成为“绿色帐户”的活动载体和实施平台。
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
必不可少的处罚手段及立法保障:
个人若将湿垃圾与可回收物、干垃圾混投,首次被发现且拒不改正的,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,第二次及以上被发现且拒不改正,则可处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。而如果个人将有害垃圾与其它生活垃圾混投,由于后果更严重,因此首次发现和第二次及以上被发现的罚款金额,分别提高至“50元以上150元以下”和“150元以上200元以下”。
对单位来说,“将可回收物和干垃圾混合投放”、“将湿垃圾与可回收物和干垃圾混合投放”、“将有害垃圾与其它生活垃圾混合投放”,这三种行为的处罚幅度也各有不同,金额在5000元至50000元不等。